淺談我國工程檢測行業規模與發展態勢

淺談我國工程檢測行業規模與發展態勢
2013-2016年我國檢測行業規模呈增長態勢,各項指標均實現同比增長。截至2016年底,我國共有檢驗檢測機構數量33235家,從業人員達102萬人,實現營業收入2065億元,人均營業收入20萬元。復合增長率10%、9%、14%,按此增速預計2018年機構數量將達到40214家,人員規模擴大到121萬人,營收規模2684萬元,人均營收22萬元。
檢測行業這塊蛋糕的組成原料是很豐富的,除了建筑工程檢測,還包括環保、衛生、農業、質檢、食品、藥品、機械、電子、輕工、紡織、航空、國防等各個領域的檢測。按工程檢測占整塊蛋糕的1/10比例來估算,2018年工程檢測的營收規模約有268.4億元
中國的檢驗檢測行業剛進入起步階段,由于體制的因素,國內檢驗檢測市場并未完全開放。目前市場競爭主體主要有兩類,一類是各級質量監督治理部門設立的帶有政府色彩的監督檢測室,另外一類是獨立第三方質量檢測機構。隨著我國檢測市場化程度加大,在外資和民營檢測機構的推動下,第三方檢測市場規模得到快速增長,分蛋糕的比例也逐年上升。截止2016年,第三方檢測機構營業收入909億元,占比總營收的44%;2013-2016年間復合增速約22%,按此增速預計2018年第三方機構將實現1352億元,分得一半蛋糕。目前,工程檢測市場主要被大型國有檢測機構、民營檢測機構和知名外資檢測機構瓜分,大量中小型設計企業占有小部分:
大型國有檢測: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、上?,F代建筑設計(集團)有限公司等少數原國家級、部屬設計企業處于優勢地位,多數企業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業務,主要分布在北京、上海等一線城市,具有較強的規模和品牌優勢,占據了相當的市場空間。
外資檢測機構:一般是行業內全球領先的質量和安全服務機構,覆蓋業務領域廣泛,與外資客戶具有一定的淵源,代表企業如瑞士通用公證行、必維國際檢驗集團、天祥集團等,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承接的項目較多,國際化都市是其主要業務市場。
民營檢測機構:民營檢測機構雖然起步晚,但是開展業務具有一定的地緣優勢,在當地擁有相對穩固的市場資源,大多以本地區及周邊區域為主要市場。一些實力較強的民營檢測機構已逐步向外地展業,開拓全國市場。